博物馆系列-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物,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河南省汝州市)阎村。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夹砂红陶质,敞口、圆唇、深腹,通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以白色为底,黑线勾勒轮廓,在陶缸外壁绘出鹳鸟衔鱼、石斧竖立一旁的画面,线条粗重、结实,风格粗犷、质朴,是远古时期罕见的珍品。



猜猜看,这个是干什么用的?装水,装粮食?都不是,这个仰韶文化中成人二次葬的重要见证,也就是说其实这个是棺材。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鹤鱼石斧图》开创了中国画的先河。陶画上所有艺术形象都取材于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组合在一起,却又体现了先民的原始精神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比如这个石斧上握把的处理就体现了当时的工具制造水平。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幅作品已经孕育了中国绘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两种基本形式──勾勒和没骨。所谓勾勒,就是说用画笔描出图案的轮廓,就像咱们现在的简笔画那样,用线条作画。但没骨就相对生僻了,但也是中国画的基本手法之一,就是不用先用画笔勾勒形状然后填色,而是直接用画笔涂色,咱们传统说的泼墨也就是没骨画法的一种。


参考资料: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鹳鱼石斧图,中国最早的彩陶绘画艺术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荒野独居 (Alone)

常阳太尊石像

郭店楚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