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馆系列-谈谈考古

 考古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英文叫archeology。不过近些年的收藏热加上鬼吹灯之类的盗墓文学的兴起,在很多普通的老百姓眼中考古就是官方的盗墓行为。后面我们会谈谈考古和盗墓的区别,也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考古。中国古代是没有现代考古的概念的,虽然考古这个词出现的很早,但是含义和今天大不相同,当时考古指的是考证古文字,包括青铜器上的铭文和石刻上的文字。所以这门学问当时不叫考古,叫做金石学,参与者主要是一些有钱有闲的文化人或者官员,他们主要做的是书案上的研究,并不会去做田野考古的工作,更不会去盗墓,那些事情实在是有辱斯文。宋代因为经济文化的繁荣,诞生了最早的金石学。现存最早的研究金石铭刻的著作是欧阳修的《集古录》,成于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是吕大临的《考古图》,成于元佑七年(1092年),收商周、秦汉时期的铜、石、玉224件,包括图形、款识。另外两本比较有名的著作是《宣和博古图》和《金石录》。《宣和博古图》是宋代王黼所著的金石学著作。由宋徽宗敕撰,成于宣和五年(1123)之后。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 件。《金石录》由赵明诚和他的妻子李清照合著,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其他几个人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吕大临是谁呢?吕大临曾拜宋代大儒二程为师,即程颢和程颐,这个拜师可不容易,听听程门立雪的故事就知道了。可惜,蓝田吕氏家族世代为官,祖庙居然被后世自家子孙盗了。故事细节可以听听马未都讲的(youtube link)。

在西方,Ciriaco Pizzecolli(1391年-1453年)多次走遍地中海地区记录了很多建筑和古物,被尊为考古学之父。不过由于宗教等原因,当时大部分人认为人类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考古学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得益于地质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的历史远远不止几千年。在1836年,创建了丹麦国立博物馆的丹麦历史学家Christian Jürgensen Thomsen出版了《斯堪第那维亚古物指南》(A Ledetraad til Nordisk Oldkyndighed)。其中他提议将欧洲史前史区分为三年代系统,即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是依据人类使用的材料。这三个概念,往往被认为是现代考古学的基石。

中国的现代考古学起源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代表人物李济被成为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是我的老乡,湖北钟祥人,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1922年,李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国主持了多项重大考古项目,其中包括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可惜1948年去了台湾,所以之后就很尴尬了。

下面聊聊大众对考古工作的几个普遍误解。

1. 考古和盗墓的区别

事实上考古和盗墓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考古是一门庞大的学科,挖掘工作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挖掘工作也包括遗址,窖藏等很多方面,古墓的挖掘工作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事实上即使是古墓的挖掘也主要是抢救性发掘,很少主动挖掘。比如水库,地铁,国防工程等,经常挖出古墓,就需要立刻进行抢救性挖掘,古墓被盗后也是如此。明定陵的挖掘是新中国考古中位数不多的主动发掘之一,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和社会背景等原因,结果相当失败。所以现在总的指导原则是不主动发掘就是最好的保护。如上文所讲古代的中国考古是文化人的事情,万不会主动挖人祖坟的,主要是文案工作。但是盗墓的历史就早多了,因为古人有厚葬的传统,所以古代盗墓贼的目的很简单,主要针对金银器等容易变卖的东西。以历史上著名的《竹书纪年》的出土为例,西晋太康元年,汲郡人“不准”,盗掘了战国时期的一座王陵──魏襄王的陵墓,据说,当他进入漆黑的墓室后,火把燃尽了,他便捡起墓道里的竹简烧起来“照明”,几天后被盗掘一空的古墓才被发现,官府赶到后只剩一地烧后的竹简残片。晋武帝当即组织了当时的专家进行整理。后人称这些被抢救出来的竹简为《汲冢书》。其中《竹书纪年》是魏国的史书,很多的内容令当时人嗔目结舌,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只保留了秦史书,竹书纪年的发现填补了非常多的空白,也为很多令人费解的历史提供了另一种解释。所以盗墓贼的关注点和考古完全不同,考古有点像侦探,通过各种手段目的是为了还原古代的真相,很多不是金银财宝的东西上同样有大量有用的信息,需要科学的手段进行发掘和分析。在文字诞生以前,所有的历史都只能来源于考古挖掘,即使是文字诞生后,有了考古挖掘结果的背书,这些文字才是可信的,比如殷墟挖掘证实了商朝的存在。“江口沉银”发掘领队刘志岩有一个演讲,有兴趣的人可以关注一下,考古具体是怎么做的。

2. 考古的专家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不是也会有很多的收藏?事实上为了避嫌,从李济开始,中国的考古界就定下来了行规:考古不藏古,不做瓜田李下的事情。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荒野独居 (Alone)

常阳太尊石像

郭店楚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