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系列-红山文化女神像
红山文化女神像是一件出土于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是中国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 现收藏于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头像出土于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址主室西侧,像高22.5厘米,宽23.5厘米,与真人头部大小相当。质地为黄土掺草。因牛梁河遗址为典型的红山文化,故头像被称为红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
以高高在上的女神庙及广场平台为中心,十几个积石大冢环列周围,并且都和远处的猪头形山峰相呼应,形成一个互为联系的祭祀建筑群。发掘工作限于局部,但女神庙已出土大量泥塑人像残块,可辨别出至少分属六个人像个体。其中最小的如真人一般大小,主室出土的大鼻大耳竟等于真人的三倍。泥塑人体上臂、手、乳房等,与泥塑禽兽残块以及采绘庙室建筑构件、墙壁残块等,无一不是杰出的艺术作品,而一尊较完整的人像头部,尤为雕塑佳作。头像结构合理,五官比例准确,表情生动逼真,她不仅是我国文明黎明时期艺术高峰的标志,也是亿万炎黄子孙第一次看到的五千年前用黄土塑造的的祖先形象,对中华文明起源史、原始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红山文化女神像,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玉质为地方墨玉,黑色中泛有棕黄、紫红等沁丝。女神裸体,五官清晰,双目橄榄形,凸硕,鼻额凸隆。鼻下与唇下琢双凹,以凸显唇与下颌。面目肃穆,双手曲抚于腹部,肥大的躯干,硕大的乳房以及宽臀大腹等特征醒目,这种姿势在红山文化石人雕像以及牛河梁发现的陶器女神像中有所体现。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女神被视为生命力和繁殖力的象征,在世界众多地区受到过广泛崇拜,且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如丰乳、肥臀、鼓腹、粗腿等等。此件作品工艺特征比较明显,线条简练,恰当,无论肢体、五官,勾勒用的线条,似用薄片状工具,粘沙水反复碾磨而成,因此,线槽浅宽且光滑。凹槽内的横磨纹痕较明显,呈现典型的红山琢玉工艺特征。而红山文化女性塑像及考古女神庙的发现,均表明女神崇拜在红山文化中所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
评论